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
【解放思想大讨论②】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交通与中华文明》课程建设暨服务“卓越交通人才培养”解放思想大讨论研讨会
审核: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5-12]     点击次数:      字体大小[ ]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学校高标准推进交通强国试点任务、服务交通强国建设的关键之年,是学校立足新起点、迈入新赛道加快实现第三次党代会目标的攻坚之年。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以“建设什么样的交通学院、怎样建设交通学院;培养什么样的卓越交通人才,怎样培养卓越交通人才”为主题,旨在锚定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和2025年“11368”工作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明确方向、改革创新,在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展现新作为,在服务交通强国、教育强国建设中彰显新担当。

5月9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交通与中华文明》课程建设暨服务“卓越交通人才培养”解放思想大讨论研讨会。学校党委副书记李贞涛出席。会议由李贞涛主持。

李贞涛充分肯定了课程建设的意义,表示该课程是学校交通特色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对深化专业教育内涵、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围绕课程未来发展,他提出三点要求与期待。一是锚定目标、协同推进,需立足长远规划,明确“教学与成果双优”的核心目标,既保障高质量课堂教学,又注重研究成果的凝练转化;二是创新模式、强化实践,要推动课程从传统理论讲授向“理论+实践”双轮驱动升级,通过课堂形式创新、实践项目融入,全面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拓展格局、多维联动,鼓励课程团队主动突破院系边界,推动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学团工作、同频共振,促进第一课堂知识传授与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深度衔接,构建交通报国“大思政”育人生态。

会上,《交通与中华文明》课程负责人张宝运教授从课程开设缘起、教学内容、成绩评定、课程特色和课程规划五个方面汇报了筹备情况。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处、教务处、团委等单位(部门)负责人和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分别从课程内容优化、教学资源深度挖掘、教学成果培育、课堂教学方法、学生参与机制、实践基地联动等方面作交流。

据悉,马克思主义学院拟开设《交通与中华文明》课程,以服务交通强国为导向,设置“道路交通与中华文明”“大运河与中华文明”“丝绸之路与中华文明”“现代交通科技与中华文明”“交通艺术与中华文明”“新时代交通精神”等多个教学模块。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学院师资为主,充分整合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学术部、艺术与设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学生工作处、团委等思政育人资源,打造交通技术与人文文化相结合的特色思政课程。

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处、教务处、团委等单位(部门负责人及《交通与中华文明》课程建设团队全体教师参加会议。

(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图/田丽 郭忠利)

编辑:孙琳  /  审核:宁兴旺